<dfn id="v59rx"></dfn>

        <b id="v59rx"></b>

         
        ?
        in
         ??仉姎?nbsp;
        讓人工智能成為辟謠新工具
        來源: | 作者:pro010fd1 | 發布時間: 1436天前 | 2064 次瀏覽 | 分享到:

        來源:人民日報海外版

        日前,阿里巴巴發布了一項旨在粉碎網絡謠言和假新聞的AI(人工智能)技術——“AI謠言粉碎機”。據稱,這款謠言粉碎機目前在特定場景中的準確率已經達到81%。對此,很多網友打趣地說,以后再也不用擔心爸媽會給自己推送諸如“這十種食物千萬不要在早上吃”“牛奶和番茄在一起吃會致癌”等內容了。

        今天,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已經使人們的生活日新月異。但在一定的利益驅動和社會心理機制作用下,一些互聯網平臺用戶試圖通過發布虛假信息及低俗內容謀取利益。由于這類虛假信息及低俗內容往往流傳甚快甚廣,公眾對此防不勝防。有調查報告稱,網絡謠言、虛假廣告、網絡詐騙、低俗色情是中老年網民群體遭遇占比最高的四類風險。其中66.2%的中老年人遭遇過網絡謠言,52.7%遭遇過虛假廣告,37.4%遭遇過網絡詐騙。從這個角度來說,依靠人工智能技術,對敏感詞、標題黨和虛假信息進行技術性攔截,很有必要。

        今日頭條于2016年底上線了辟謠功能,騰訊網在2017年上線較真事實查證平臺,微信也于2017年推出辟謠助手小程序,用戶可以主動搜索查證,閱讀或分享過的文章一旦被鑒定為謠言,能及時收到提醒。實踐表明,經過一段時間的積極推進后,這些新應用確實對互聯網空間的清朗化、信息篩選的高效化產生了積極作用。

        但有一些網友擔心,人工智能畢竟不是人腦,其計算方法不包含人類的價值判斷,使用可能帶來安全風險挑戰;現在大力發展人工智能,將來會不會被其取而代之。對此,專家表示,應該進一步完善人工智能法律法規、倫理規范和政策體系。堅持以人為本,調動全社會支持人工智能發展的積極性,才能最大限度降低風險,確保人工智能安全、可靠、可控發展。特別是對人工智能產品研發設計人員而言,需要明晰道德規范和行為守則,設置好防火墻,應對人工智能的潛在危害。

        更重要的是,我們應該著重提高公眾傳播素養,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,加大對虛假信息及低俗內容發布者的處罰力度。相信未來會有更多像“AI謠言粉碎機”一樣的技術,讓互聯網空間越來越風清氣正。

        99热这里全都是精品国产-国产女与黑人在线精品-这里只有久久精品视频-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综合香蕉

        <dfn id="v59rx"></dfn>

              <b id="v59rx"></b>